策展論述

策展論述
從無到有 從有到無
一層又一層
把土覆蓋在土裡
土地 殖民 命名剝奪語權
無視自然資源 殺戮被洗淨
於是用野地裡Taloan*的存在
描述Noah的詩意
人們在田裡 開墾
一層又一層
考古學家在田裡 挖掘
一層又一層
我在菜園看海 看遊客 聽到歌聲
我在Taloan吹口哨 風就來了
那些我們不記得的
再創造的危險
你說的是我的生命
被建構的再回到最初
不斷生成
未來一直來 一直來
從有到無 再從無到有
———-蘇素敏 2024
銜接 articulation
你知道台灣高山上的樹木正在悄悄地往上遷移嗎?
全球166處樹木界線(tree line),自20世紀以來,有52%樹木界線隨著冬天溫度上升而向高海拔或高緯度前進,植物正忙著往高處搬家。地球氣候的調解者海洋,也在氣候變遷效應下暖化、酸化和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洋與大氣交互作用的改變,導致極端氣候更頻繁,全球的生態系統因此正在劇烈改變。
人類失去和土地之間的連結,造就了流動於千變萬化的宇宙之中,互相連結的系統斷裂,忽略了生物多樣性對健全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社會福祉的可觀效益。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掠奪,也彷彿訴說著殖民主義剝奪了全球多數原住民族的身份一樣,切斷原住民族對於周圍自然環境的本土知識,背後所包含的靈性、道德、尊重、限制、和諧互利互惠的共生關係,他們心腦並用的運用知識的智慧,對這兩者的掠奪與剝奪等於間接不願承認人與自然,人與人相互的依賴。
位於花蓮的豐濱鄉擁有許多原住民部落,許多部落族人仍具備傳統地方知識和生活方式。傳統不是過時或過氣,而是世代教導和體驗所留存下來的生存法則。這裡的老人家、中壯年、返鄉與居住離散地的青年,如同全球其他的原住民正試著將舊的社會團結與新的傳播文化形式銜接,2013年加拿大第一民族以社群媒體動員部落的「Idle No More」*運動, 顯示創新的原民生活實踐有賴來回往返於祖居地與離散地網絡之間,在新的的脈絡中為不同的受眾展現。因此以策展主題「銜接 articulation」/「 開顯Uncover 」示意一條路徑或一個過程,揭露現代社會複雜的生活系統,是否能透過新的想法或技術,融入既有的傳統中,不再只能藉由書本或電子載體學習而來,而是累積個人的真實經驗。
文化反思論述學者詹姆斯.克里弗德*認為原住民社會與傳統部落文化在全球化及經濟發展的的威脅下消失,絕對不是當代原住民唯一的路徑,並在「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以「銜接」(articulation) 概念提出:「很多族群的語言確實不斷消失,很多部落社會及文化漸漸瓦解,然而在種種危機的進逼之中,仍有為數不少的原住民族群挺住壓力,把遭受破壞的生活方式,從殘存的文化與傳統中重新編織,從底蘊中挑選具有適應力的傳統材料,在錯綜複雜的後現代性中新闢出不同的途徑。」「銜接」提供了文化轉化的思考,原住民的現狀與未來不再只是傳統與否、存亡與否這種簡化的論述,而是以更靈活、更具空間的轉進面貌出現。就如今年港口部落illisin年祭,最後一天由女性「送靈」的當天,巧遇颱風「凱米」,從女性耆老到年輕女孩,沒有人退縮一起在風雨中跳足四小時,順利完成送別祖靈的儀式。在大雨之中,手勾著手飛舞,未來的世界再怎麼變化,那應該是誰也無可取代的連結吧!
生態系統備受極端氣候威脅,地方(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的斷層,生態正義和人權正義兩者之間的處境互相連動,國際也逐漸意識到,原住民族利用森林、山脈、海洋與旱地生態系統資源管理的知識,能為現代社會的複雜資源管理問題帶來啟示。全世界正在進行著文化遺產復興與藝術創造,利用新技術把文化和傳統生態知識再路徑化,這樣再創造性的銜接,成了原住民族身份的復返路徑,或許也是生態系統回到完整連結的路徑之一。
全球當代藝術創作和展覽都在彰顯原住民、性別和酷兒議題,甚至近代難民潮,而環境變遷帶來的全球性災難,更是共同關心的問題。雖然在資本霸權和政治遊戲中,我們的努力顯得蒼白,卻沒有放棄的權利,不僅要鼓勵地方生成內部的主體力量,還要連結外部的共同聲張。今年的策展提醒我們,需具備勇氣面對全球各種災難的真相,正視解方或許就在於願意承認我們是彼此的一環,不管你來自何方,生活在何地!
*Taloan: 田地工寮
有別於家屋的牢固與地位象徵,田地工寮位於人因勞動創造和土地關係的淺山之處,常使用手邊可及的自然材料,近代可見廢棄的鐵皮、帆布再利用。在一整天的田地工作中,這裡是吃午餐和勞動休憩的空間,也是收成後種子的存放處,當人類過度開發帶來環境浩劫,如果文明的發展帶來人類想以「太空艙」移居更適宜之地,工寮這存放種子,孕育新生命的地方,是否才是拯救人類的方舟。
* Idle No More
意為停止空轉,2012年底2013年初加拿大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支持者發起的草根運動,向加拿大政府爭取自身權力和利益的一場抗議活動,重新申張原住民對於其領地自治權,為後代子孫保護土地、空氣、與水資源。
*James Clifford, Return: Becoming Indigenou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詹姆斯.克里弗德為當代文化反思論述之最重要學者,其跨學科觀點與批判包含人類學與民族誌、田野調查工作、原住民研究、藝術、歷史,博物館學,與文學分析。著有《個人與神話》、《文化的困境》、《路徑》、《人類學邊緣》、《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