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工作坊_黃靖淳

造船工作坊_黃靖淳




工作營觀察側寫

這次的造船工作營體驗了從採藤一路到造船的所有步驟,雖然我沒有參與到最後船下水行駛的部分,但在一開始採藤跟剝藤的步驟就讓我有了很不一樣的體驗。一開始採藤的過程就很辛苦,首先要先到藤生長的地方就需要爬一段山路,再來採藤的過程也是特別不容易,除了要會判斷藤生長的方向,還要會知道往哪個方向使力最容易,還記得那天我們好幾個人一起想要將藤拉下,卻都還拉不動,而且在拉藤的過程還可能會被倒刺刺到受傷,就算好不容易拉下藤後還有取藤下芯這個步驟,看帶領我們的族人很熟練地將藤芯旁邊的葉子削下,藤芯才能完整的被取下,看到那短短的藤芯居然花了我們這麼大的力量,突然覺得它很珍貴。再來採藤後還有砍竹子的步驟,最後還要將這些材料都運回去,想到如果是以前沒有交通工具,要這樣運送也是很不容易。

接著剝藤的步驟,我真的覺得非常需要技巧跟練習,聽著阿公教我們如何剝藤,並熟練的示範給我們看,雖然看起來很輕鬆,但我們實際做起來卻非常困難,要從一開始藤削到最後變成藤束,真的需要很多的步驟跟不厭其煩的重複動作。體驗了這一系列的活動後,也聽了阿公跟我們分享他在從前的一些經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阿公說的,希望我們好好學習造船的技巧,並能夠將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交流討論側寫

透過導覽員的解說以及故事的分享後,發覺現在部落都非常需要年輕人回來幫忙,因為這次到訪的這幾個部落都有年輕人普遍到外面工作,部落只剩下長者在居住的問題,而長者也因為年紀大了無法繼續做這類生產的工作,所以很多技藝、農地就會被迫荒廢,雖然我之前就知道會有這種現象出現,但實際走訪部落,聽到部落裡的人這樣說,還是會很感傷。

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少部分的青年願意回來,像是這些跟我們分享故事的導覽員們,他們幾乎都是自願回到部落來幫忙,即使沒有什麼資源,卻還是願意為了部落而做事,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完整部落的故事和記憶,也花時間去調查在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也是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我們才能夠像現在這樣有足夠的資源管道去探訪這些部落,得知這些部落曾經發生的故事和歷史,還有可以有機會從事這麼多不一樣的體驗。

我還記得在復興部落導覽時,總幹事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即使部落只剩一個阿公阿嬤,我都要陪著他們走完。」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真的覺得很感動,他們對部落的信念,真的很深的感染了我,因為當初我們專題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帶別人來認識部落,進而了解其中的故事跟傳統,也希望我們能夠像這些人一樣,將這樣的理念去感染到其他人。

部落參訪側寫

這次工作營探勘的幾個部落都是我第一次到訪,但卻讓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首先是第一個到訪的磯崎部落,它有點顛覆我以前認為部落樣子,之前我都認為部落的居民們應該會聚集在某個區域裡生活,並且都是由同一族群的族人組成,但這次才發現居民居住的地方其實沒有緊鄰在一起,部落的人口組成也是有很多族群融合一起生活的,祖先們在這個地方一起生活,也互相幫助、互相傳授謀生技巧,而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老屋,由解說員帶著我們去認識,才知道原來在部落深處還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屋子,這間屋子乘載了先人們的智慧以及許多的故事,再加上藝術家依照部落的自然景象做出的藝術布置及壁畫,都讓我覺得很驚豔。

另一個部落則是復興部落,這個部落其實我之前有上網查過,知道它是一個無菸部落,一開始知道的時候就覺得很特別,後來到訪後真的發現部落的各個角落都有無菸標誌,也透過了總幹事分享才知道原來無菸部落的倡導背後有著這麼大的意義;另外也跟著總幹事去認識部落,對部落裡很大片的地印象特別深刻,但也得知他們只有很少數的年輕人在管理這片土地,就真的很佩服他們,會願意回到部落來陪伴老年人和復育這片田地。

最後是新社部落,以前對於新社的印象就是梯田而已,但經過這次導覽後才知道還有香蕉絲編織還有岩棺遺址等特色,在香蕉絲編織的部分,雖然我們沒有真的去體驗,但看到介紹影片裡的製作過程,知道了其實它是一個需要很高技術及很花時間的技藝,但也是很具傳承意義的一項工藝,看到影片中由長者將這份技藝傳承給年輕人,就想到了這好像現在部落文化很需要的一部分,因為這次的工作營聽到了很多人都說到很怕之後這些傳統的技藝或是故事會因為沒有辦法繼續傳承下去而失傳,也很希望真的有心學習的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