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妹Naceko
林玉妹Naceko
黃藤蔓當跳繩,懷念跟著兄弟姐妹一起長大的時光
以前沒有路,食物就是到河流和海邊採集,不是為了賣,只拿夠吃的就好,以前的生活就是這樣,也就長大了。
訪談和逐字稿:吳怡萱
族語翻譯:張慧芬Ongoosay(芬)
受訪者:林玉妹Naceko(ina)
文字整理:蘇素敏
六歲的時候就跟著爸爸來到復興部落,那時候是住在太巴塱的砂荖部落,因為耕種沒有水,所以爸爸就來東海岸勘查地形,來到這邊發現土地有豐富的水資源,就開始跟著爸爸和媽媽遷移過來,我們是…七個兄弟姐妹,我排第六個,那時候六歲這樣,然後下面 還有一個妹妹。
等於我們是最小的,我和一個妹妹,我是六歲遷移來到復興部落。那時候也不懂…因為年紀還很小。然後在新社讀國小,以前也叫做新社國小。
在這裡生活之後,每天的生活就是耕作,插好秧苗完了就去幫忙mipaliw,其他人,mipaliw的意思就是互相幫忙,我們這一家好了就換另外一家,就這樣輪流。然後一個一個的互助,就完成了。
以前我們剛到的時候是住在上面那個加塱,就是梯田那裡。太巴塱的就住在上面加塱,下面也就是現在部落的中心,那時候沒有多少人住在這裡,這裡當時主要是來自長濱和富源部落的,人不多。
因為孩子要讀書了,老人家心疼孩子們讀書不方便,路途也比較遠,所以就遷移下來,開始蓋Taloan。
下來的時候剛好畢業,就負責照顧哥哥姊姊的小孩,也會幫忙農忙,不農忙的時候就照顧哥哥姊姊的小孩,農忙的時候就跟著父母親做耕作土地的事,有時候也會跟著爸爸一起去巡水這樣。以前在這邊就是很簡單的生活這樣。
小時候,因爲是女生嘛,加上哥哥年紀比較大,所以由哥哥跟爸爸一起上山去巡水。因為有傳說…山裡面會有那種山神,會把孩子抓住這樣的,擔心小孩子很小危險,也聽哥哥講過,看過山林裡面很大的蟒蛇,在樹上游走。所以那時候,長輩就很擔心說小孩子會被山神帶走。所以會叫女生和比較小的孩子,在梯田或者在家裡等待,比較大的男孩子就跟著爸爸一起去巡水。哥哥都長大後,我爸爸就希望我趕快結婚,家裡就會會有男丁,可以幫忙務農,所以很早就結婚了。
每天除了農忙,幫忙家裡,然後還要幫忙部落其他人的農忙,忙完後也會到海邊採集貝類,或者跟著哥哥一起上山去餵養牛群。
以前很多牛,所以孩子們都要去放牛,因為主要耕作打田都是牛在幫忙,我哥哥常被叫去放牛,他很想要去海邊游泳,都沒有辦法去,他就把牛栓在樹幹上,偷偷跑去游泳,結果牛不見了!他就很緊張,開始去山裡面找,還好因為繩子上有綁著一個木樁,木樁被樹卡住牛就停下了,再差一點就會掉到懸崖下,
我二哥有說過,我們是第一家因為尋找水源來到復興部落的,常在溪裡抓一些魚蝦和貝類,就在溪邊自己野餐。
以前沒有路,食物就是河流和海邊的採集,不是為了賣,只拿夠吃的就好,以前的生活就是這樣,也就長大了。
以前這邊路很小,供牛跟人走的路,從新社走上來到復興部落,小時候讀書也會很怕經過墳墓,就繞一大圈,從香蕉絲工房那邊的田埂走上來,本來要做一條路上來,但礙於有私人土地的關係,就一直做不起來,這是我小時候聽說的記憶,十幾年了,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好,因為部落就只有這一條路,如果遇到土石流或其他災害,就又跟外面斷聯了,那時候部落一直想要再做一條路,但看起來是很遙遠的夢。
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啊,所以很懷念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的時光,小時候會拿山裡面的藤蔓回家玩跳繩,很懷念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的時光,就這樣的長大了。
因為有很多哥哥姐姐,常聽他們唱歌這樣,一直聽著,是哥哥姐姐出外工作後,我們比較小的留在家裡的也會開始唱,從小聽,沒有特別教,但是聽了之後就會唱了,就這樣傳承下來。
歌意就是待出嫁的心或者是想念哥哥啊…,就是心靈上想要表達,就用歌吟唱。
(ina和慧芬吟唱歌謠)
就會一直重複這樣唱,出嫁的時候,父母流眼淚看著我離開,然後我跟你們說,謝謝你們撫養我長大。
——————————————————逐字稿—————————————————
訪談者:Ina是第一批搬到復興部落的嗎?我們蠻想知道那個時候的復興部落長甚麼樣子。
芬:六歲的時候就跟著爸爸來到復興部落,那時候是在砂荖住,然後想說因為要耕種嘛,阿就沒有水,水的問題很大,那時候在砂荖的時候,太巴塱的砂荖。所以他的爸爸就, 那時候有來勘查一下地形,就來這邊就覺得這邊的土地還有一些水資源非常的豐富,所以他就開始他們就每個…那時候他是…七個兄弟姐妹他是排第六個,那時候六歲這樣。
Ina:然後下面就是妹妹
芬:等於下面有兩個 就是她妹妹,然後再來換她,所以六歲就遷移來到復興部落這樣。那時候也不曉得…那時候年紀還很小。
芬:以前也叫做新社國小,就在那邊讀書了這樣。
芬:在這裡生活之後,每天的生活就是耕作阿,然後插秧,插秧完了就互相幫忙mipaliw,mipaliw的意思就是互相幫忙,我們這一家好了就換另外一家,就這樣輪流。然後一個互助的就結束了。
芬:以前他們剛到的時候是住在上面那個加塱,就是我們的梯田那裡。
芬:那時候有分…
芬:她說有分,太巴塱的就住在那個上面加塱這裡,然後那時候下部落…那時候沒有多少人住在這裡,這邊就是住長濱的阿、還有富源部落的,這邊這個區域,那個時候沒有很多人啊。
芬:阿就開始因為孩子要讀書了,然後就想說…我說你為甚麼要…這邊離水源比較近為甚麼要遷移下來?但是長者就是心疼孩子們讀書不方便,然後也比較遠,然後他們就才遷移下來,就在這邊做那個Taloan這樣。
芬:就在這裡…這個啦,現在居住的地方長大。
芬:就是那個時候下來的時候已經剛好就畢業了,然後就照顧哥哥姊姊的小孩,後來也是阿…就是農忙,不農忙的時候就照顧哥哥姊姊的小孩,農忙的時候就跟著父母親做一些大家耕作的…土地嘛,有時候也會跟著爸爸一起去巡水這樣。以前在這邊就是很簡單的生活這樣。
訪談者:很想問ina還記得小時候跟爸爸一起上山巡水的故事嗎?
芬:比較不會說國語,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講,所以我說:你就用族語說。
芬:阿嬤說她小時候,其實那時候因為他們是女生嘛,主要就是哥哥陪伴爸爸,然後因為哥哥比他們年紀大,所以由哥哥跟爸爸一起上山去巡水。擔心說小孩子很小,因為诶們那個時候會有那個…山裡面會有那種山神,會把孩子抓住這樣的,也有聽她的哥哥講過說,在那個山林裡面以前也有看過這麼大的蟒蛇,在樹上這樣子走。所以那時候,她們的長一輩的就很擔心說她們的孩子會被山神帶走。所以會叫女生、比較小的孩子啦,在梯田或者在家裡等待,那比較大的男孩子就跟著爸爸一起去巡水。然後來哥哥都長大了,阿嬤的爸爸就希望說妳趕快結婚然後就可以有一個男丁,就可以幫忙務農,所以阿嬤就很早就結婚了這樣。
訪談者:當時年輕的女生通常要做的是那些工作
芬:就是除了農忙,就是幫忙家裡,然後又加上我們部落的人一起農忙嘛,幫忙之後…全部都結束之後,有時候業也會到海邊抓一些貝類。結束之後也要去餵養牛阿、牛群,就會去山裡面,跟著哥哥一起去。
芬:我說你們女生也會去放牛喔?那個就是帶牛去吃草
芬:她說,會啊,就跟著哥哥一起上去這樣。然後就跟著哥哥他們一起去放牛吃草。
芬: 以前很多牛,所以他們才會每一個孩子都要去放牛。她說以前很多牛,然後因為主要耕作打田都是牛在協助幫忙,我之前聽他的大哥、二哥也是講說就是為了要放牛,爸爸一直叫他去放牛,然後放到,他想要去海邊游泳,都沒有辦法去,然後他就給牠栓在那個樹上,然後就跑去游泳,結果那個牛不見了!他就很緊張,開始去山裡面找這樣,還好他有在繩子那邊有綁住一個木樁,所以那個牛就被那個樹卡住,之後牠就跑不遠,也差一點掉到懸崖裡面,所以那時候我說:阿公,你為了,要去游泳去海邊游泳。這樣他就看著那個海邊一直想要游泳不能去,為了牛太多為了要放牛就把牠放生這樣子。
訪談者:為了要去海邊很努力
芬: 就是他的二哥講的就是說,因為他們是第一家來到復興部落的,尋找水源來到這邊的,然後以前他們就是會去抓一些魚貨、貝類,然後在他們就是因為野溪,他們就會在溪邊自己野餐,這樣小時候就很會。
芬: 以前就是沒有路,還沒有通的時候,就是吃河流的也吃海邊的,然後就是這樣子,也不是賣喔,什麼買賣都沒有就是夠吃就好,以前的生活就是這樣,就長大了啦。
芬:以前這邊路很小,就是牛跟人走的路這樣而已,從新社走上來到復興部落。路沒有這麼寬,就是人跟牛這樣走的路而已啊。所以他們就是就過得很…而且因為他們小時候讀書也會很怕,然後他們也會就是很怕會經過墳墓,他們就繞一大圈,從那邊的田埂這樣走,走上來對啊。對啊。其實也有有一條路,就是香蕉絲工房那邊,其實也可以上來,本來要做一條路上來,現在礙有土地的關係,所以本來就想他們小時候因為怕走那個墳墓那個道路,所以就走田埂的路,那時候就因為聽他們講,我本來想要做一條,就是他們小時候記憶的路,這樣就一直做不起來,十幾年了,希望有一天來,因為附近部落就只有這一條路,如果說那一天土石流或什麼,他們就真的又跟外面就斷聯了,雖然沒有很遠,但是一段他們變成就是用步行的要到下面,如果說對,啊。那時候一直想要再做一條,可能很遙遠的夢。
訪談者:我問那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果可以回到小時候,有沒有哪一段回憶是以那最懷念
芬: 小時候就因為沒有什麼玩具啊。然後就是懷念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的時光,小時候會拿著那個,就是山裡面的藤啊、藤蔓帶回去,然後就大家一起在那邊玩跳繩,對以前沒有什麼東西可玩啊,是比較懷念,就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的時光。然後就不小心長大了。
訪談者:以前阿嬤在工作的時候,大家會一起唱歌嗎?
芬:傳承,因為早期就是因為他們也有很多哥哥姐姐,然後聽他們唱歌這樣,就一直聽,一直聽之後,然後長者就是哥哥姐姐去外面工作,就換他們留在家裡的,他們也會一起唱,就是也有那樣傳承的。就是聽啊,雖然哥哥姐姐沒有教,但是他們會聽,聽了之後就自己會唱了。
芬:也算是就是有一些待出嫁的心或者是想念哥哥啊…,那些就是有一些,我們也算是傳統,就是心靈上想要表達,然後就用歌來去唱吟。
(ina、慧芬吟唱歌謠)
芬: 就會一直重複這樣子,就是就是出嫁女兒心,就是出嫁的時候,看著父母親然後就流眼淚,看著我離開了這樣,然後我在這邊再次跟你們說,我說謝謝你們撫養我長大這樣。
——–———––———–——–——–——-–逐字稿—–—–——————-————————
訪談者:秀美是什麼時候回到部落,然後當時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決定返鄉?
秀美:某一年,我就想說回來看看我的母親嘛。然後在那一年,就是回來個兩個月、一個月這樣,然後跟著母親一起務農,然後跟著母親一起採金針花、一起種金針這樣,然後就是一起幫忙拔草,幫忙父母拔草這樣子,然後體驗一下那個田園的生活。
秀美:大概回來一兩個月喔,然後那時候接觸,那時候媽媽就是對那種編織啊就很有興趣,然後想說我,然後我就跟著我跟我媽媽一起去玩那個編織。然後想說那時候老師都有來上課,然後我就想說我也來編編看好了。
秀美:我第一個接觸的作品,就是做那個阿美族的情人粽,做那個alivongvong(阿里鳳鳳),那個時候是剛開始練習嘛,然後是用那種打包帶下去做,然後跟著媽媽一起來,想說其實alivongvong可以做一些….我媽媽也比較聰明啦!他就去買一些比較細、比較符合的線,然後就是去做一些小飾品,這樣子對然後跟著媽媽一起做,做1個alivongvong的小飾品這樣子,然後送給送給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這樣子。
秀美:然後那是剛開始的,回來的契機啦應該算是契機吧。然後後來我又回去台北工作,在那一年…應該是說,第二年我又回去台北工作,然後在台北工作的那一年,我媽媽就這樣子走了。然後我媽媽去世以後,我就想說…因為我媽走的時候,我不在身邊嘛,然後他也就是身邊也都沒有沒有小孩子。也都沒有朋友啊,然後想說他就這樣子走了,後來我媽走以後,我就想說啊,現在我是只剩下我一個爸爸,我想說我爸爸也老了,年紀也大了喔然後我想說不想,因為我不想要留下就是說媽媽父母走了,我們自己小孩子也都不在這邊的那種遺憾。所以我就毅然決然的就是從台北辭掉工作,然後再回來花蓮,然後跟著爸爸一起,順便照顧爸爸這樣子。
秀美:然後剛好看到這個部落,其實這個部落,在我回來的時候,每一次回來的時候,都有不一樣的面貌。就是以前就是我們部落上來的時候,就是沒有那麼漂亮,那些圖案啊那些油漆的那些畫畫,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後來我想說欸為什麼?我每一次回來,我的部落都變得很不一樣?這個畫是誰畫的?怎麼那麼可愛怎麼那麼好玩感覺很好玩。
秀美:後來到後面就是就有開始這個八角亭。然後我就想說:「欸?我們部落什麼時候有八角亭?這個這個八角型做得還真的不錯耶!而在部落怎麼會有這個?這個怎麼會有人想要為部落做這件事?」
秀美:剛開始我就想說,欸?怎麼一直怎麼部落一直在改變。部落就覺得越變越好,因為我們以前山上的那些路齁,其實以前都沒有,沒有那麼寬以前旁邊兩邊都是芒草,然後就是也沒有擋土牆那些什麼都沒有。
秀美:現在馬路也做出來了,部落現在是真的是越變越好,所以我就想說看看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是否也可以回來,跟他們一起工作。所以那個,時候我才想說,就加入他們這個行列這樣子,跟著他們一起做。
秀美:然後他們那個時候就是剛開始,我是什麼都不懂,因為我因為我學商的嘛。然後我只想說只要花錢就能解決的事情,就花錢就好了,我也不要去砍草、我都什麼都不用做這樣子…。然後來就跟著他們做務農,他們那個時候就是剛開始種蘿蔔嘛。種蘿蔔,我第一次拿鋤頭在那邊挖土,然後跟著他們一起這樣子種蘿蔔。我想說我為什麼要做這麼累的工作,我就是花錢就好了啊。這樣子。然後他們就說這個就是後來一直到後面就是一直跟著他們一起做,然後才知道說原來灑農藥是不對的啊,原來放除草劑除草劑是不對的啊。原來會危害到那個就是河流,還有我們自己喝的,那個飲用水都會有一些危害這樣子,後來我才知道說,原來是這片森林是要這樣子維護,是需要靠人去維護的。我那個時候剛回來,根本沒有想那麼多,反正跟著做就好了。
秀美:我之前走田埂,其實我很不會走路,走田梗我就會容易跌倒,以前在走走沒幾步,他們在前面走回頭看我:「秀美怎麼不見了?」她說:「秀美呢?」啊!原來她已經跌倒了。我已經跌倒了,然後我想說這個田梗到底怎麼走?以前真的是很不會不會這樣子走。從剛開始不會走田埂,然後現在就是在田間可以來去自如趴趴走,這樣子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秀美:其實怎麼說,對這片山其實剛開始我是沒什麼感情的啊。我是不想要做這件事情的,後來想說反正爸媽都反應一定要回來啊。爸爸媽媽也是需要照顧啊。從那個時候就是開始接觸一些知識,就知道喔原來這個就是這條河,原來這幾條河,欸!有名字耶!我們以前小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在記,我說喔原來這條河叫kalong加塱溪。啊原來這條河叫Polokang溪,然後喔原來那條河叫Dipit dang,從那個時候我才知道這三條河的名字。我們小的時候就只是想說喔欸反正他就是河流,我可以玩水就好了這樣,然後他們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就是常在溪流裡面嘛。溪流旁邊就會有一些桑葚,我們就會去採桑葚,然後打汁自己喝。去河邊溪邊撈一些小蝦,我們小的時候就想說反正有這些好玩的,我們都會一起玩這樣子阿。
秀美:其實後到後面就是,自從那次土石流,然後旁邊就開始做那個固床工嘛。才開始有做那個攔砂壩之類的,那個是因為七十九年的時候的土石流來之後才有在做擋土牆,才在做那個固床工啊。在那個時候,我們其實沒有沒有多大的印象,想說跟這個環境有什麼影響,然後一直到後面我才接觸到,跟著慧芬姐接觸到這些森川里海,他原來是這麼重要,是需要去人去維護。然後這條河欸原來有這麼多寶貴的物種,什麼時候這些蝦子變得這麼有名了啊。那個不是我們拿來吃的嗎?對原來是就是這些蝦子,原來是台灣,原來只有三種,像網球蝦,原來是台灣只有三種網球蝦。原來我們這條溪這三種都有喔。原來我們這條溪這麼厲害這樣。那個時候才開始接觸生態這方面的事情啊。
秀美:阿像爸爸…為甚麼我要去務農,是因為我不要浪費這些這片土地,因為這片土地也是長者他們留給我們的。我媽媽就是留了這一塊地給我們,對你總不能讓它長草吧,你不耕作,他就是一直長草。後來就跟著看到他們就是幫部落的長者去復耕他們的田地,我想說在復耕這條路其實是很難走、很痛苦的,他們也是毅然決然的這樣走下去,為了部落的長者,為了我們這些溪流了,我們這些引用水,他們也毅然決然的這樣做下去。
秀美:又背著割草機在那邊砍草,我就想說:「這麼累的事情,為甚麼要我們來做?不能請人嗎?」,其實後來跟著他們一起做,我才知道說原來要,自己那個親身經歷過才知道,才知道那個東西的那個重要性,對才知道他那個保留的那個價值在哪裡。才知道什麼東西需要被保留,什麼東西是需要我們細心去呵護的這樣子。
秀美:我第一次務農拿著鋤頭在那邊挖,然後大概,大概沒十分鐘,我手就起泡了,就破了,我的手就這樣膨疱了破皮了。你看他們做了那麼久,然後又帶著那些長者,然後那些部落長者去做了一輩子的務農,你看他們的腳是不是滿滿的繭。然後那個時候我就想說,既然他們要做,我們就跟著一起做好了,反正硬著頭皮也要給他上。
秀美:那個時候,其實就是為了…也是為了部落的長者啊。當時他剛開始的出發點就是想說就是能夠幫忙。因為你一塊錢是在那邊,荒廢著它就長草,然後有時候有一些長者就是看到那些草,就會想說:啊我用除草劑,噴一噴那些草就沒了。那些除草劑又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會影響到飲用水。可是你不幫他復耕的話,他就會拼命的灑農藥啊、打除草劑啊。所以想說,可能復耕是他們的第一步,就是要老人家去認識,其實這樣子是不對的。灑除蟲劑、灑除草藥其實是不對的。
秀美:當然啦,有一些老人家他當然知道是不對的,只是說他們會覺得這個是最方便的。對,因為你一年補助沒多少錢,對地補助沒多少錢,然後他們因為他們現在老了,就沒有動力,又沒有辦法下去做。如果你不幫他做的話,那那塊地就浪費掉了啊。
秀美:他們其實為什麼想要這樣子用那塊地,是因為是說他想要讓他的孩子還可以再繼續使用那塊地,不至於說他孩子回來的時候,那塊地已經荒廢了,就像荒地一樣,都不能使用的。所以他們一直會想要把那個東西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的,這個是他們的本意啊。